创安徽名校 育一流人才
选手与团队同行,参赛与观摩并举
类别:学科教研 时间:2019-11-11 10:56:53 稿源:本网 发布:sszxqj 阅读数:

选手与团队同行,参赛与观摩并举

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,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,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、示范作用,培养青年教师,116—8日,在教研处主任王金旺的带领下,宿松中学历史学科团队前往淮南市,参加全省普通高中历史优质课展示评比及观摩活动。

本次活动,宿中历史组青年教师朱小平作为宿松县唯一选手参加省赛,省教坛新星兼历史教研组长董建国、市教坛新星石玉兰、省特级教师孙伟萍一行助力参赛。淮南三日,紧张并充实,辛苦并快乐,收获满满,感触良多。


赛事准备显神气。朱老师7日下午抽签,封闭写教案,8日上午7:35上第一节课。7日晚设计教学、做课件到凌晨5点半,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时间熟悉课件。借班上课,不巧碰上该班学生只上到第13课,而第14课《从“师夷长技”到维新变法》与所抽第15课《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》密切相关,这就意味着学生几乎没有该课的知识铺垫。淮南二中一节课40分钟,我校一节课45分钟,5分钟对于参赛选手来说,作用何其重要。显然,这样的学情给朱老师教学带来困难。但是,年轻的朱老师镇定自若,神气十足,很快适应了陌生的教学环境。

导入、总结接地气。朱老师是有心人,瞄准了淮南二中教学楼上的一幅标语“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、民族有希望”,拍下图片并以此导入新课,自然而贴切,可谓一语中的。课堂总结时,朱老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李大钊1919年写的《青春》文“青年循蹈乎此,本其理性,加以努力,进前而勿顾后,背黑暗而向光明,为世界进文明,为人类造幸福,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”。此环节学生声音洪亮,热情高涨,将课堂推向高潮。整节课首尾呼应,主题突出,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。

新课讲授见底气。针对新文化运动这一传统篇目,如何的上出新意,如何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,是我们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基于此,精准解读文本,把握课魂,精心设计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新发展;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。大家集思广益,将该课的课魂定为“探索信仰”。朱老师将教材整合为:从信仰的迷茫到信仰的曙光,逐步讲授“忧忧逆流——信仰的迷茫”“涓涓顺流——信仰的曙光”“滚滚洪流——信仰的力量”三部分,如同抽丝剥茧,环环相扣,一改传统的“背景”“内容”“影响”的表述,给人耳目一新之感。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,主题鲜明,时代感强,显示了朱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,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教学方法有灵气。本节教学,朱老师教法灵活,有史料教学法、情境教学法、分组讨论法、图表分析法等。特别是历史漫画图片、数据图表的解读,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的素养。

教学艺术带稚气。毕竟第一次登上省赛大舞台,朱老师有些紧张,以至于某些该讲的遗漏了;正式上课前,没有走近学生了解学情,以至于课堂提问回忆旧知时,学生回答的不理想;在时间的分配上,前松后紧,以致于学生讨论的不够充分;有些地方过渡不够自然,在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上不够,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待加强。这些虽是小节,但作为赛课,瑕不掩瑜的背后,也说明我们选手的不够成熟、不够老练,留有些许的遗憾!

现场观摩看生气。这次的现场观摩活动,我们亲眼目睹了很多老师朝气蓬勃、充满激情、充满智慧的教学风采,也对他们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,教学课件的图文并茂印象深刻。当然,我们也看出了少数教师的机械模仿、盲目作秀,教学效果的不理想。参赛与观摩,既展示了选手的功底,也彰显了指导团队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水平,更是他们教学理念成熟的体现。每一个优秀选手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大的团队,每一场比赛都检验着团队的生机和活力。

活动感悟扬风气。本次参赛的教师大多是各地、市的优秀青年教师,因为年轻,所以有很多新理念;因为是代表,所以有很多特色。每一位选手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历史课堂教学的魅力,真可谓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。置身于赛场中,我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,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,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,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。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,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,这就是:教学是厚积薄发, 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,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……教学研究是一种风气,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责任。做好传帮带,是每一个老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。

本次参赛、观摩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,令我们受益匪浅。我们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,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,努力打造特色课堂,实现高效课堂,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,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!


据悉,宿松中学将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教学参赛、观摩活动,融入他人课堂,观看他人教学过程,展示自已,借鉴他人,旨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。

 

(供稿:历史组孙伟萍)

 


感谢阅读,欢迎再来!